香港科技大学近日宣布,其校内诊所已正式引入SmartCare,旨在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全面革新患者的诊疗流程。
SmartCare是由港科大研究人员自主开发的一站式AI医疗健康平台,目前已启动为期六个月的试点研究,将惠及超过15000名学生、教职员工及校园用户。
SmartCare 的核心技术源自港科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陈浩教授及其智能实验室,并以港科大自主研发的MedDr为基础。
MedDr是全球最大的开源全科医学多模态基础模型之一,为 SmartCare提供了复杂医疗任务处理能力,包括医学影像解读、多语言文本分析以及临床文档生成。
SmartCare的主要功能包括:
- 智能就诊前分诊:患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利用文本或语音系统预先提交病史和症状。这不仅能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和患者流程,减少等待时间,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或病史复杂的患者尤其有益。
- AI咨询助手:平台支持粤语、普通话和英语的实时转录功能,使医生能够专注于与患者的互动,而非被繁琐的医疗笔记所困扰,从而显著提升患者体验并促进个性化护理。
- 医疗文档自动化:SmartCare 能够自动生成超过30种医疗文档,如转诊信、处方和医疗证明。此外,其AI聊天机器人还能跟踪咨询后的结果,有效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行政负担。
- 虚拟患者模块:这项正在申请专利的功能,通过模拟问诊和即时AI反馈,为下一代医疗培训开创了先河,使医学生和执业医师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获得宝贵经验。
陈浩教授透露,在校园诊所试点后,港科大还将探索与香港港怡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合作,进行真实世界的验证,以完善这项技术,实现以价值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
SmartCare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科大诊所注册执业医师郑毅诚强调了该平台对临床工作流程的变革性影响:“SmartCare彻底改变了这种模式,大幅减少了医生在行政管理上花费的时间,使医生能够专注于医学的核心——诊疗过程中的人际沟通——并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科大健康、安全及环境办公室主任俞宗岱教授指出,SmartCare 在校园诊所的试点项目,体现了科大致力于将前沿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决心。他表示,这种“校园为先”的模式意义非凡,使科大能够在值得信赖的环境中完善系统,确保其同时满足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患者的需求。
今年五月,SmartCare还与另一项由港科大培育的医疗创新技术——PanopticAI 基于摄像头的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SmartCare的推出,标志着香港科技大学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有望为患者带来更高效、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并为未来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树立新标杆。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智药局”。